鲁山海从家里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北唐以“镇”为名的四个大将军,彼此平级,所领兵马也交集不多,仅仅从明面上的消息来看,倒并没有什么异常的调动,四大家族共同扶持的神武书院里,学子们依旧是安安心心地“纸上谈兵”,和其他儒家书院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他们除了必须了解的儒家典籍外,还要学习一部分兵法韬略,如今倒也可以说风平浪静。
老人问他是不是从哪里得到一些小道消息,鲁山海只是摇头笑了笑,说没有,只是听一个乡野之间的年轻人议论天下大事,颇有历史上诸葛武侯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自信风采。老人对这种口出狂言、骄傲自大的年轻人,向来是看不上的,也就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鲁家当代家主,早已将勋爵和“镇北大将军”的头衔传给了鲁山海的二弟,自己安安心心当个家主已经是焦头烂额,看见鲁山海归来,一贯严肃的脸上竟破天荒露出了些笑容,这就让鲁山海心中难免有些感伤。果然是人老了,终究是一家人,又多年不见,鬓上添了许多白发,脸上也增刻了一些皱纹,亲情似乎渐渐压倒了老人对鲁山海这个不肖子的恨铁不成钢。鲁山海也没有忘记,自己这个老爹,其实是让北方匈奴数十年不敢南下一步的铁血将军,也是实打实的“平天下”巅峰境界的强者。
但鲁山海发现,他感伤地太早了。没说几句话,老人又开始数落他的种种小毛病,比如坐也没个坐相,散漫的个性,话不投机半句也嫌多。但鲁山海此次是有事要问,自然也就忍了忍老人的念叨。
“明月也真像你能教出来的徒儿,毛毛躁躁的,孩子恭谨些、稳重些难道不好吗,这样路才走的长远。你看那周家的小一辈的那个孩子周塨,依我看,名字就起得好,土之德,厚,厚德载物,恭,恭谨,持重。你这次带回来的那个孩子叫什么?我看就不如周塨。”
鲁山海嗤笑一声,“这话您可别说得太早了,小心闪了老腰。”
老人手中所拄的硬木手杖轻轻提起,当的一声敲地,冷哼一声,“年轻人总会有一种自己看人很准的错觉!”
鲁山海感应到凉亭那边隔绝天地的禁制消失了,就一声招呼也不打,一闪从原地消失,去往凉亭那边。
老人失笑,“臭小子,还是跟小时候一样,一点礼貌也没有!”
凉亭那边,鲁山海问了问情况,得知梅夏下棋赢了那个周塨,心情极好,破例主动提出带梅夏和明月御风远游一次,当下不顾许多晚辈在场,像老鹰抓小鸡一般,拎起梅夏和明月就飞上了天。
……
当鲁山海带着两个孩子像飞鹰一样猛地落到一处四面绿水环绕的恬静庄园时,恰好在庄园门外训斥门丁的管家像是见了瘟神一般,顾不得一身老骨头,三步两步地慌忙进内院禀报去了。鲁山海假装没看到那管家的白眼,倒是贴心地问候了句,“夏老头,别跑太快了,把骨头跑散架了啊”。看来这两人没少打过交道。
“老爷啊,那鲁家的小祖宗又来啦!”
一个看上去白发苍苍但精神尚好的雍容老人只是摆了摆手,“莫慌莫慌,那小子隔几年就要来闹一闹,我都已经习惯了。从那年春儿决定嫁给程仁开始,他一共来了几次了?我算算,大概有五六次吧,他也就是想拿咱们家的剑阵展示下自己的实力,无关紧要的,不过是有些怨气要发泄罢了。现在木已成舟,春儿也早已是那人人敬仰的求仁书院的院长夫人。不过我要是除了春儿还有一个宝贝女儿的话,说不定还可以考虑考虑嫁给他呢!”
管家看自家老爷还有闲心说笑,也就不再去管那个爱惹事的鲁家公子如何闹腾了,从那人尚在弱冠时候第一次来夏家闹事开始,那时自己也还是个大小伙子,现在自己已是垂垂老矣满头白发了,他还来闹腾,真是个难缠的主儿啊!但既然老爷都不担心,就权当放了个屁,把这事儿给放了吧。
卜家自很久以前,便是北地的名门望族,据传曾经孔门高足子夏,在自己老师身死之后,遍游天下,复兴文脉,最后于此地安家,娶妻生子,以一部“诗经”三百篇为家法,据说将解诗与修道熔为一炉,培养子女后辈,绵延至今,也算是名副其实的诗礼簪缨之族,文运昌隆之府。卜家后辈读书人极多,或抱膝草庐,读书育人,或出世入朝,经国济世,更兼祖上是儒家六圣之一的“文圣人”,所以一向为世人敬重。
而据传当初那文圣人,读书之余,闲来无事,便以“诗经”之法,创一剑阵,名曰“无邪剑阵”,名字便取自至圣先师所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后人又称为“子夏剑阵”或“文圣剑阵”。
据传此剑阵共分三十小阵,取三百篇之十一,每破一阵,方可进入下一阵,环环相扣,极为巧妙。世人公认儒家平天下境之巅峰,仅可勉强闯过二十阵,可以想见当初创立此阵的那位文圣人,境界已到何种地步。
不仅如此,儒门号称天下书院三千,颇为有名的也有三十六,当然最近几百年最出名的要数卜家和端木家族共同供养的“有斐书院”、号称儒门正统的“齐鲁书院”、开在北唐国都的“神武书院”,以及程仁以先师所创书院“求是书院”为基础加以扩建而成的“求仁书院”。
不仅仅是四大书院,其他很多书院也常会将弟子送往此处,用这剑阵来衡量弟子的天资水准,一般十六岁以前达到修身境且不拘有何法宝傍身,只要能过前十阵的弟子都会被视为重点培养对象,而大多数资质尚可的弟子恐怕只能闯过五六阵,已算是不错了。
当年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程仁,便是连破二十阵,老管家想着当初那个看着憨厚老实的年轻人,真的是越看越顺眼,自家小姐的眼光也和自己一般哩。哪像现在庄园外那个不速之客,招人烦。
鲁山海见半天也没个人出来斥责自己,便知是默许自己的行为了,便不再顾虑,毕竟是春儿的家,他也不好太过放肆。
将明月和梅夏送到一处视野极佳的阁楼,吩咐他们就在此处观看之后,便直奔东南方向的剑阵而去。
这处视野极佳的阁楼,在整片以低矮建筑为主的庄园之中,显得有些突兀,就像一只引颈高歌的白天鹅傲气十足地立在一群母鸡之中,而冷峻高耸的阁楼和其他建筑的淳朴特色相映,突兀到了极点,便反倒显出一丝与众不同的独特趣味来。当梅夏和明月二人聚精会神地看着鲁山海如何破阵的时候,庄园深处也自有那早已年过半百的管家跑进跑出,给自家老爷汇报着鲁山海的破阵进度。
此阵自创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凡历岁月长久者,必有过人之处,此阵自然也不例外。相传当年孔门高足子夏用“诗经”之道设立此阵,从第一阵开始每阵加一把剑,剑名即是阵名,比如第一阵名为“关雎”,便只有一把剑,第二阵名为“桃夭”,便是‘关雎剑’加上‘桃夭剑’,依次叠加,因而剑阵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三十阵便是三十把剑,更让江湖之人喜闻乐见的神奇之处在于,曾有一次的“名剑榜”上,三十把剑同时上榜,挤进前百,不过那已经是数百年前甚至更久远的事情了,只不过因为太过夸张传奇,后人便津津乐道至今。
而关于这三十把剑,曾流传一首绝句,“名剑三十簇如云,桃林花落雨纷纷。天上风光已看遍,我于人间尚逡巡。”
据说是某位修为通天却似乎非儒非道的无派修士,只不过距今已有很长时间,不但史籍不载,夏家人对这个也许是千年历史上最接近于完全破阵的奇人也仅有一星半点的印象,于是就有了这首流传至今的诗句。
而这个传世剑阵的绝妙之处在于,每把剑自然也可圈可点,剑意浑圆,剑气惊人,带动着剑身周围的天地之气旋转、共鸣,但当出现不同的几把剑之后,剑与剑之间就有了呼应和配合,仿佛一把把剑像一幅巨大画作的一角,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绝妙的人间画卷。每一把剑行动轨迹都奇妙不可捉摸,而一群剑之间却相互照应,似乎有规律可寻,仿佛一个遮面弹琴的美人,媚而不腻,冷而不傲,露出半点风光,恰足以颠倒众生。
落在寻常人眼中,只是眼花缭乱的飞剑乱撞,修为尚可的修道之人或许能看到无邪阵里剑气纵横,再高者或许能看到剑意碰撞如沸水翻腾,而在梅夏的眼中,他看得到那些剑气剑意之下,飞舞旋转的气息流动,交织成一幅桃林花开、夭艳灼人的图景。而这也许恰恰是无邪剑阵的前十阵所要呈现的东西,也是当初创建此阵的文圣人当时心中所思。
在阁楼上居高望远的梅夏,除了时不时留意剑阵里的动静,还会不自主地听从自己感觉的牵引,将眼光扫向高楼下方的深深院落,这有点类似道门中所谓的大神通“掌观山河”,以心神感知附近的人与万物,修道高者宛如星月耀眼,而一般人可能连烛火之微都不及。而此时落在梅夏眼中的夏家庄园,有好几处明亮,不提剑阵周围的几处小亮点,其他尚有院落中央的稍大光点以及最西北角的最大光亮。就在梅夏用心查看的一瞬间,院落西北角的老人原本闭着的双眼突然睁开,院落中央矗立的藏书楼中,一个身着青衫布衣的年轻人也是眼中一亮,缓缓合上手中的书卷,封面上写着“逍遥游”三个大字,左下竖排缀着一行小字,“后学李淼敬补”。在光线有些昏暗的藏书楼里,年轻人习惯性地眯着眼睛,抬头看向西南角的阁楼方向,点了点头,就又埋头看书了。